家族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家族网

进家族微信群

首 页 >> 寻根问祖 >>盛氏故事 >> 瓶窑黄山古村和名门盛氏
详细内容

瓶窑黄山古村和名门盛氏

  老家瓶窑南山村的横山自然村,历史上叫黄山村,又称黄山廊。村里的盛氏宗祠重建工程竣工了,这也是瓶窑农村文化礼堂和家风家训馆建设的重要内容。“盛祠承风”荣登瓶窑新十景之一。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宗祠恢复起来,史书有记载的黄山书屋也予以整合,里面又赋予了新时代乡风文明的新内涵,心里由衷的高兴。这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复建工程得到落地,得益于区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也倾注了盛氏嫡裔伟祥哥的大量心血。

        伟祥哥写过一篇《千年古村瓶窑黄山自然村探源》,文中有这些描述:黄山古村建村于唐末,距今已逾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相当深厚且古迹众多。明代会稽名人景星在其《黄山记》(收录于嘉庆余杭县志)一文中记载:“天目山脉、背兑面震,其支三分钱塘南北诸山,映带左右。而中一支或起或伏发为三山,西舟枕、东阳山,而中为黄山。众山环绕而兹山特处其间,如土之在中央,遂命名为黄山……黄山峰峦秀拔、云气弥漫,草木丛茂,苕溪之水萦抱于前,诚佳景也。”……据余邑盛氏宗谱记载:唐大中元年(847年),河南人盛珰任余杭令,爱瓶窑黄山之秀,遂举家从河南商丘虞城迁至瓶窑黄山居住,成为江南盛氏始祖……盛氏家族历代聚居在棋盘山脚一个月亮弯形状叫黄山廊的缓坡上。曾经的盛氏宅第均依山沿缓坡分层而建,且大多是明代以前的古建筑。古村建筑群加上牌坊、池水映照,千年古樟及花园假山相衬,显得气势恢弘而又别致。众多古建筑中数盛氏宗祠、太师弟、天官府、黄山书屋、盛家花园、进士牌楼、旌节牌坊、十八口古井等最为有名。

        当然,现在古村的原貌所剩无几,除一些有名无实的地名外,还有两棵苍老的古樟树,一口残存两个旧埠头的大水塘,一座劈成两爿的棋盘山,再就是盛氏宗祠的遗址。

        在我小时候也就是文革后期,祠堂这块地方已改建为生产队的仓库用房和晒场,室内既作谷仓也兼会场。晒场上有一部分还保留着古宗祠厅堂的老地坪,那些突出地坪的柱础石非常精致,给我的印象特深。晒场周边还散落着一些石质古建筑构件、残断石碑,那几块光洁的石鼓形门当石,横七竖八躺在泥地里,沾染了些牛粪碎草,模样甚是凄惨。两块不知什么时候砸断的石碑,一块放在门前石阶旁供人当歇脚石,一块架在水沟上做了过桥板,上面的文字虽比较清晰,但因碑断文缺,且小时候还读不懂。后来才知道,其一是立于大明天顺四年的“余杭黄山盛氏重建祠堂记碑”,其二为立于大明成化元年的“余杭黄山盛氏祭田记碑”。墙院外面矗立着三棵苍老的古香樟树,都刷着国有字样,后来最北边那棵在即将枯死前被砍伐走,据说是去雕刻寺院里的佛像了。最近听大伯伯说,除了文革期间的破坏,他还知道日本人侵略时期的一次大破坏。村里的老房子都被烧掉,祠堂里粗大的木柱木梁被日本兵拆走,通过水路拖往瓶窑街上去构筑窑山碉堡。再往前推断,太平天国时期,必然经历了一次损毁,因为历史记载那段时间瓶窑附近遭受了太平军汪海洋部与湘军的惨烈拉锯战。再再往前推断,南宋灭亡时,唐宋以来一直簪缨世家的盛家一定降临了一次劫难。那块大明天顺四年岁次庚辰三月望日立的重建祠堂记碑,就印证了明朝之前曾经的毁坏和断层。

        在瓶窑一带,以前老年人提起黄山廊,都会说那是出“天官”的地方。传说瓶窑街上的官口桥就是盛家造的,从村口到官口桥三里多的道路全程铺着石板,小时候我们就踏着这条古道上街,后来石板越来越少,随着道路的变迁慢慢的消失殆尽。村东南面有一座叫“宰相坟”的小山,就是盛度墓。“天官”应该就是指盛度,他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官至枢密使(宰相),是黄山盛氏家族出的最高职位的官,可能也是瓶窑乃至余杭历史之最了。

        翻开盛氏家族的历史,可谓名人辈出,特别是唐宋两朝,何等了得。按照现代社会的情境,设想一下盛氏家族的朋友圈和粉丝,发现至少可以拉出这样一张名单: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柳公权、吴越忠懿王钱俶、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高宗赵构、寇准、司马光、王安石、范仲淹、曾巩、欧阳修、包拯、晁说之、苏洵、沈括、岳飞、文天祥......

        且看盛氏家族与上述皇帝和名臣的关系。

        盛氏宗祠中供奉着的广陵堂一世祖盛彦师(即盛氏六十二世祖),宋州虞城即今河南虞城人,隋末唐初将领,因斩李密、擒王伯当有功,被李渊封为葛国公,授武卫将军,后又随李世民平王世充。宋代苏洵在《御将》中有言: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侯君集、盛彦师,才将也。贤将既不多有,得才者而任之可也。

        盛珰,瓶窑黄山盛氏一世,也是江南盛氏始祖。他的孙女嫁给柳公权之孙,两家成了儿女亲家。柳公权受请特书“黄山”二大字。盛珰命工匠将“黄山”二字刻石竖于黄山之颠。据康熙余杭县志记载“柳公权黄山石刻大书‘黄山’二字今存”,但现经两百余年的历史变迁,唐代柳公权石刻已不知淹没在哪里,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盛豫,盛珰的孙子,仕吴越国,官至尚书度支郎中。随钱俶赴大宋国都城开封,向赵匡胤献吴越国版图户口册纳土归宋,官至尚书度支郎中。出使归来,盛豫举止安详,神态自若。人说:“盛太傅无忧色,吾属安矣。”盛豫在吴越归宋全国统一的历史关键时刻,起了安定地方促进团结的作用。

        盛度,盛豫的次子,北宋太宗端拱二年进士,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先后绘《西域图》、《河西陇右图》以献,真宗称其博学。宋仁宗天圣间,入翰林学士,加史馆修撰。景佑二年,拜参知政事。迁知枢密院事行宰相权。力主边防、改革盐法等,均受仁宗赞赏和采纳。奉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凡五十载,圣旨曰“不以宠利而居成功”。又锡宴宠赉,图容御赞,并赐牡丹一本,使荣归故里。所谓敕赐承恩,衣锦通显。盛度的夫人钱氏,为钱俶的孙女,其父钱惟演系北宋大臣、文学家,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宋史》记载,真宗元禧五年,盛度因寇准和周怀政牵连,任知光州。盛度知光州时,对司马光的父亲时任光山县令司马池有举荐之恩。《少年司马光》之《桔梗记》中还有盛度与司马光交集的片段。盛度与范仲淹也必有交集,两人都曾出任参知政事,只是范比盛迟八年任此职。此外,曾巩、欧阳修、包拯等名臣都与盛度生活于同年代,只是年龄稍小一些,应该也是有同堂之缘的。还有,沈括所著《梦溪笔谈》有一篇《盛文肃阅人物》,记述了盛度察人之能。另,盛度的儿子盛申甫,历官福建转运使,以修洁称。仕终兵部郎中、集贤校理。

        盛京,盛豫的长子,北宋名臣,官至工部侍郎。史载:宋仁宗康定元年,盛京上京见皇上,“诏移海州”。王安石《临川集》中有《祭盛侍郎文》,道出了两家特殊的感情。历史上盛、王两家系世交,盛京当地方官期间曾对王安石全家照顾备至。盛京病故后,王安石因故未能参加葬礼,深感愧疚写下“祭盛侍郎文”,表达哀思及祭奠。盛京的儿子盛遵甫,累官“海州(连云港)通判、知邵武军、赠金紫光禄大夫。遵甫的元配王氏系参知政事王举善之女,出身名门。一妻三妾共有八子五女。宋代名臣晁说之在其《嵩山文集》中记有《崇德县太君王氏墓志铭》一文,对王夫人及盛遵甫家族有祥实的记载。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中盛家六姑娘盛明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盛氏家族中是有剧情原型的,盛家老爷盛紘的原型就是宋代盛氏十八英才之一的盛遵甫。

        盛新,自幼聪慧,熟读《吕氏春秋》,精通孙子兵法。绍兴五年,岳飞攻取襄阳、邓州后,招募天下奇谋宏略之士,盛新被招募并被任命为指挥使。宋兵南渡时,盛新督兵于江口一带。稍后,盛新奉命守卫独松关。赴任时,“金兵迫至观国山下,盛新驰拒三日,金兵始退,屡建大功,封沂泊候,御书有‘簪缨继世’之赐,后尽忠于观国山,谥保义,赐立庙祀”。后来文天祥也赞盛新为:“北宋名将,南渡功臣,赤心报国,青史垂名。”

        瓶窑黄山盛氏还留下了非常有名的家训,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尽臣忠,全子孝,厚兄弟,睦邻里,重树人,教子孙,俭持家,戒非为。”现在经过挖掘传承,已成为瓶窑家风家训的代表而发扬光大。

                      2019年11月14日

005HmFGCly1g8xyhyk58fj31400u07b6.jpg

盛氏家族微信群

盛氏家族通讯录


盛氏家族抖音号


盛氏家族快手号

氏家族视频号

手机扫描浏览


技术支持: 巨盛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